2021-12-10 13:23:02
2016年剛進入公司,我到西藏總部參加學習,結識了不少集團公司同事。在給家里買土特產時,有位藏族同事曾給我講過一個藏族諺語:老虎也不敢吃成群的牦牛。
總公司的LOGO就是一頭牦牛。憨厚、忠誠、堅韌、勇敢、奮進的牦牛,像極了中國人,也是西藏開投集團前輩及同事們砥礪開拓、干事創業的精神象征,團結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讓我們走到了發展的今天——正如新中國的發展史,從建黨的開天辟地,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,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。而今新時期,是什么讓我們可以頂天立地?我想這只牦牛也給我們很多啟迪。
身有正氣,不嚴自威。老虎懼怕的絕不是一兩駕牛角牛蹄,而是整個牛群展現出來的集體姿態,一群真正堅定的牦牛面前,不管你是東北虎,華南虎,哪怕是外來的孟加拉虎印支虎,想必也不敢越雷池半步。孫子說,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,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。團結一致,保持對腐敗零容忍的堅定姿態,不留一刻松懈,讓腐敗分子不敢妄動,我想這是牦牛給我們面對“老虎”之時的重要哲學。
十八大以來,黨風廉政與反腐工作成績斐然,黨之決心,其舉措,贏得了中國全體人民的交口稱贊,連老家村里的老太太也能伸出大拇指,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。但黨中央也嚴肅指出,我們應清醒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“依然嚴峻”的形勢,其長期性、復雜性、艱巨性,并非只是一時之功,一勞永逸的,并不是幾句口號,幾項制度就能做好。
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堅持“老虎”、“蒼蠅”一起打。反腐倡廉工作之難,在其來勢洶洶,也在其無孔不入。除了老虎,牦牛對待“蒼蠅”也獨有辦法。
那次西藏學習之行,我看到的牦牛,會一刻不停、或快或慢、或重或輕搖動尾巴,這已經是習慣性的動作,哪怕睡覺之時也不例外。趕蒼蠅,關鍵也在“常”、“長”二字,而不是偶爾來一兩下聲勢浩大搖尾巴或者狂奔,這樣的做法往往流于表面,不得長久,狂奔過后便偃旗息鼓。警鐘長鳴,常查常懲,習慣性警惕任何潛在的“蒼蠅”,這是大自然教給牦牛的學問,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工作藝術。我看過一個紀錄片,那些躺在地上爬滿蒼蠅的牛,都是一些搖不動尾巴的死牛了,最終逃不過被分尸腐壞的結局。
我所在的四川分公司,主要負責集團的項目招投標工作,從五年前進入公司的第一刻,我便深知廉潔自律就是這份工作的首要素質。從某種意義上,我們這個部門像是一個窗口,連接著公司內外,而這個定位,就避免不了腐敗的覬覦,就像錢鐘書先生在《窗》里寫道:“門和窗有不同的意義。當然,門是造了讓人出進的。但是,窗子有時也可作為進出口用,譬如小偷或小說里私約的情人就喜歡爬窗子。”我堅信考驗成就我們的,必然是嚴格的自律和廉潔。
清廉則無畏,秉公則無私,心里有鬼的人才害怕凝視深淵,面對老虎與蒼蠅,無畏無私,便是頂天立地。
如果有西藏的同事來到四川,要帶點特產,大約我會給他們推薦藕,聽說西藏不產這東西,我也會給他們講那一句: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凈植”。
任何制度都要有其文化的土壤,若我集團公司人人將牦牛精神牢記,將荷花精神深種,何愁不得海晏河清。對此,回顧這五年的成長與所見聞,我滿懷感動與信心。
敬畏心中的牦牛,注視窗外的荷花,這便是我對自己廉潔干事的一點心法與要求吧。
正大公司:張 婷